从预热到引爆:媒体管家上海软闻的进博会传播时间轴全解析

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,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(进博会)已成为企业展示实力、拓展市场的核心平台。然而,如何在信息洪流中让品牌脱颖而出?媒体管家上海软闻凭借覆盖全网、辐射全球的媒体资源网络。

5.jpg

一、预热期(展前3-6个月):精准定位,分层传播

目标:建立品牌认知,吸引行业关注,为展会现场引流。

1. 行业垂直媒体:深度渗透目标圈层

· 网媒

· 中国新闻网:依托国家级媒体背书,发布企业参展预告,强化品牌权威性。

· 第一财经:聚焦进博会“经济合作”属性,针对金融、贸易类企业定制专题报道。

· 36氪/虎嗅:面向科技、消费领域,解析企业参展技术亮点(如AI、绿色能源),吸引行业从业者关注。

2. 大众媒体:扩大传播覆盖面

· 电视媒体

· 央视财经频道:通过《经济信息联播》栏目,发布“进博会参展企业巡礼”系列报道,提升品牌全国影响力。

· 上海东方卫视:在《东方新闻》中开设“进博倒计时”板块,聚焦本地参展企业,强化区域关联。

· 报纸杂志

· 《人民日报》海外版:面向国际受众,介绍企业全球化战略与进博会参展意义,吸引海外合作伙伴。

· 《三联生活周刊》:以人文视角挖掘企业故事(如“一块进口食材的进博之旅”),引发情感共鸣。

二、引爆期(展中3-5天):全媒体联动,现场造势

目标:制造话题热度,实现“线上+线下”流量闭环。

1. 专访与深度报道:挖掘品牌价值

· 媒体资源

· 新华社:对企业高管进行15分钟专访,聚焦行业趋势与企业创新,稿件被全球500+媒体转载。

· 《财经》杂志:撰写“进博会黑科技”封面故事,将企业产品纳入行业变革叙事,提升品牌高度。

三、延续期(展后1-3个月):长尾传播,巩固成果

目标:深化品牌影响力,推动业务转化。

1. 二次创作与数据报告

· 内容形式

· 将展会精彩片段剪辑为“3分钟看懂XX技术”短视频,投放至LinkedIn、Twitter等海外平台,吸引国际客户。

· 联合艾瑞咨询发布《进博会消费趋势报告》,将企业产品纳入行业分析,强化话语权。

2. 行业峰会与奖项申报

· 资源联动

· 推荐企业参与进博会配套论坛(如“全球贸易与投资峰会”),并协调《国际金融报》等媒体报道,提升行业地位。

· 协助申报“进博会创新产品奖”,通过《中国日报》英文版宣传获奖成果,拓展海外市场。

进博会的传播是一场“持久战”,需兼顾权威性、时效性与持续性。媒体管家上海软闻以“垂直媒体深度解读+大众媒体广泛传播+海外媒体全球覆盖”为核心策略,结合创意内容与精准资源。






最近更新

热点聚焦

赞助商广告